把開放之門開得更大,與世界領先企業一起合作發展。特斯拉來中國建廠,本地產特斯拉離中國消費者越來越近
1月7日,上海臨港裝備產業區,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一期)開工建設。本地產特斯拉離中國消費者越來越近。
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項目總投資達500億元人民幣,一期投資預計為160億元,按計劃,初期將先建成組裝產線,隨后推進特斯拉國產化進程。一期項目建成后,生產車型包括Model 3和Model Y,目標年產25萬輛純電動整車。
2018年7月10日,美國特斯拉公司與上海市及臨港管委會、臨港集團簽署純電動車項目投資協議。僅過去3個月,10月17日,特斯拉公司與上海市規土局就正式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創造了上海外資項目從簽約到土地出讓的最快速度,也標志著特斯拉項目實質落地。5個月后,工廠正式開工。從簽約,到工廠正式開工,特斯拉正加速往前推進。
中國是特斯拉最大的目標市場,但近年來,特斯拉在中國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汽車業資深評論員俞凌琳認為,美國電動汽車市場競爭激烈,擴大產能已成為特斯拉的重要議題。在目標市場建立工廠,不僅可以解決產能問題,離客戶更近,減少物流時間和成本,甚至可獲得更多的投資。
不少人擔心,特斯拉上海工廠建成投產之時,中國本土新能源車可能會遭受打擊。果真如此嗎?
浦東新區區委常委、臨港管委會黨組書記陳杰認為,我國有巨大的新能源車市場需求,容得下多樣的新能源車型,完全不必固步自封,應該大膽開放引進。特斯拉對中國新能源車的沖擊會有,但這種沖擊有利于中國新能源車的進步與崛起。
“中國其他品牌要想爭奪市場,必須與特斯拉進行對標,無論是產品性能,還是用戶體驗,這對整個產業有很大促進作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說。
在汽車業人士看來,特斯拉來中國建廠,是上海新時代對外開放的新標桿。2018年7月,上海發布了100條開放新舉措,引入國外新能源汽車是其中之一,而特斯拉是最先落地的一個。俞凌琳認為,對于新能源汽車,上海大力支持,鼓勵創新,張開雙臂歡迎全球企業。
特斯拉進入上海,對臨港地區的產業轉型也有重大意義。臨港從前的產業是重型制造,包括鋼鐵、重工裝備等。過去幾年,臨港完成了第一次產業轉型,逐步由傳統制造向高端、先進制造轉變,集聚了一大批先進制造企業。但是,要再向智能、綠色制造轉型,又面臨許多新挑戰,必須把開放之門開得更大,與世界領先企業一起合作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