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華為、小鵬等公司加碼布局,地方政策相繼出臺,國內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正在加速產業化進程。
5日開幕的第七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多款機器人現身,從中國館展示的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的人形機器人“天工 1.0lite”、宇樹科技的h1人形機器人、優必選walker 人形機器人,到新聞中心為媒體記者提供服務的傅利葉咨詢服務人形機器人,都展現出了各自的性能、動作靈活度以及交互能力。
在6日的小鵬AI科技日上,小鵬AI機器人Iron正式亮相。其采用仿人結構設計,身高178cm,體重70kg,擁有62個主動自由度,搭載AI鷹眼視覺系統,支持AI端到端大模型+強化學習。據悉,這一人形機器人已進入小鵬汽車廠“擰螺絲”。
與此同時,在產業政策支持和引導層面,近期已有多個相關文件發布:
重慶市經濟信息委、市教委等八單位近日聯合印發《重慶市“機器人+”應用行動計劃(2024—2027年)》,提出到2027年,機器人廣泛應用于重慶市經濟社會各領域,機器人典型示范應用成效顯著。國元證券認為,這是國內對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大力支持的又一標志性事件。
10月28日在上海召開的人形機器人及具身智能創新論壇上,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聯合行業內頭部企業和機構,共同發布全國首批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標準——《人形機器人分類分級應用指南》《具身智能智能化等級分級指南》。
▌類比特斯拉/英偉達?華為逐步構建機器人生態
在國內的人形機器人領域中,毋庸置疑華為是最受關注的玩家之一。
華為之前已聯合多類機器人廠商伙伴,探索實現具身智能大-小模型結合方案,并在9月下旬正式啟動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該中心系與與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寶安區人民政府合作共創,旨在推動具身智能在產線上解決更多難題。
《科創板日報》記者日前獲悉了其首期方案計劃:將整合華為各部門的具身智能相關能力,共建具身智能大腦、小腦、工具鏈等關鍵根技術;并將開啟聯創項目,第一批項目的參與企業包括兆威機電、樂聚機器人、拓斯達等,第二批則可能包括高新興、追覓科技、墨影科技、穩石機器人等。
在10月末的2024全球移動寬帶論壇期間,華為又與中國移動、樂聚機器人等聯合發布“智網慧城”計劃,目標進一步推動人形機器人商業化。
國泰君安11月5日報告指出,人形機器人產業還處于早期階段,對于華為來說,怎么賣好昇騰芯片,打造生態系統是目前最重要、最迫切的工作;華為在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定位可能會更像英偉達,將以賣鏟人的身份出現。
開源證券則認為,類比特斯拉,國內華為具備同等的能力,且在機器人領域早有落子,初步建立生態。
目前,華為已與樂聚機器人、智元機器人、宇樹機器人、拓斯達等分別在具身智能體落地方面開展戰略合作。中金公司11月6日報告認為,為營造完整生態,華為或潛在拓展以下合作伙伴,1)原華為汽車代工企業:以賽力斯、江淮汽車為代表的華為造車零部件企業或繼續承接具身智能相關的硬件代工組裝;2)原機器人硬件生產企業:絲杠、減速器、傳感器等國產硬件企業近2年來加速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國產人形機器人產業加速推進或帶動相關硬件企業有更大機會落地應用。
▌落地應用成重點
從國內人形機器人產業整體看來,券商認為,我國已具備全球領先的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基礎,未來有望充分享受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帶來的產業紅利。
目前,組裝一個人形機器人整機在國內已經不是件難事,全球已有140家人形機器人本體廠商,中國有70家。壁壘在于人形機器人落地到場景里變成生產力,這不僅涉及AI、硬件等核心技術的突破,還涉及到人才、產業鏈重構。
除了上文提到的小鵬之外,比亞迪、奇瑞等多家車企也已布局人形機器人。
太平洋證券指出,一方面車間重復、標準化程度高的工作更適合人形機器人,車企更了解應用的痛點,也有更多試驗的空間和耐心;另一方面可以實現技術同源,可將車端算法復用至人形機器人上。分析師預計,未來隨著更多企業入局人形機器人賽道,將加速產業鏈完善,加快人形機器人商業落地可能性。
——信息來自:科創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