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iuaee"><dl id="iuaee"></dl></li>
<button id="iuaee"><source id="iuaee"></source></button>
<rt id="iuaee"><acronym id="iuaee"></acronym></rt>
  • <abbr id="iuaee"><source id="iuaee"></source></abbr>
  • <tfoot id="iuaee"></tfoot>
  • <code id="iuaee"><tr id="iuaee"></tr></code>
    <abbr id="iuaee"></abbr>
    <abbr id="iuaee"></abbr>
    
    
  •  
    當前位置: 首頁 » 行業資訊 » 工業自動化»從量到質佛山向德國工業4.0學什么;
       

    從量到質佛山向德國工業4.0學什么;

     46.1K
         [點擊復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6-08-29   瀏覽次數:372
    核心提示:實驗室內,一具身體模型躺在手術臺上,但圍繞它的并不是醫生,而是數臺醫學機器人手臂。它們靈活移動,協助主刀醫生完成手術。
           實驗室內,一具身體模型躺在手術臺上,但圍繞它的并不是醫生,而是數臺醫學機器人手臂。它們靈活移動,協助主刀醫生完成手術。但主刀醫生不在手術臺前,也沒有直接接觸病人,而是在手術室外遠程遙控。通過機器人手臂上的傳感器,主刀醫生能實時感知病人皮膚張力、血液流動等情況。
           這是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正在研發的手術機器人。5年前,德國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首次提出“工業4.0”概念,隨后上升為德國引領制造業變革的國家戰略。今年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以“融合的工業——發現解決方案”為主題,展示百余項工業4.0應用與解決方案,標志著工業4.0逐漸從概念走向實踐。
           作為中國和廣東制造的典型代表,佛山正大力推進以信息化和自動化為核心的“中國制造2025”計劃。在本屆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數十家企業組成“佛山制造軍團”集中亮相,嘉騰、利迅達、科達潔能等佛山企業首次參展便成功躋身核心展區,與庫卡、ABB等國際機器人巨頭同臺“炫技”。
           佛山向德國工業4.0學習什么?為此,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舉行前后,南方日報與佛山市政府組成聯合調研組奔赴德國,深入德國科研機構、生產一線與展會現場,直擊德國新工業革命正在發生的變化,為廣東制造探尋從量到質的升級之道。
          1 隔空操作機器:讓機器像人一樣靈活反應

     視覺系統研究區內,一只大型“蜘蛛”正尋找目標,發現后迅速鎖定“獵物”,并快速移動到目標面前,伸出兩只長長的“手臂”,熟練地對目標物體實施焊接。該項目的研究人員Hua Yingbing說,機器人精準定位目標物體,是通過其身上的攝像頭來實現的,相當于人的“眼睛”。

     實際上,讓攝像頭充當人的“眼睛”捕捉物體影像并不難,難的是攝像頭背后的那一套復雜的信息處理系統。攝像頭所捕捉到的信息,要實時傳回后臺的電腦系統,讓系統及時判斷并作出指令,實時指揮機器人作出反應。

     讓機器人能像人類一樣瞬時作出判斷和反應,正是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正在研究的內容。該學院計算實驗室負責人Jrg Raczkowsky博士說,他們正嘗試通過肢體、觸感等方式,讓機器人能與人進行密切交流與對話,以實現多種適應性調整。

     實驗室里,一個依靠電磁感應和人進行交互的機器人,機器手臂上裝有8塊電磁傳感器,能根據不同方位的磁場強弱,準確分辨出物體的位置、大小和方向。跟普通機器人不一樣,該機器人能更好感受物體表面的曲線分布,抓取不規則物體。與這臺機器人相距不遠,一臺重達數十斤的機器手臂,正跟隨操作者的各種動作靈活擺動,像是大人“手把手”教小孩,并且比小孩更加“聽話”。

     Hua Yingbing說,通過電磁感應加上力學傳感器,操作者能真實感知機器人的“感受”,換言之,人類將可以隔空操作各種機器。

     2 全面自動化:實現虛擬與現實融為一體

     位于斯圖加特的弗勞恩霍夫協會是德國工業4.0戰略的發起機構之一,該協會在去年新組建工業4.0應用中心,專門研究工業4.0時代的“未來工廠”。在該中心,研發人員Biltin向聯合調研組展示了一個裝有“眼睛”的智能裝配盒:當盒中物料減少到一定程度時,盒子就會自動發出警報,并將信息實時傳遞給供應商,提醒供應商及時補充物料。

     用智能設備代替人類成為自動化的“工人”,是“未來工廠”的一個重要特點。弗勞恩霍夫協會工業4.0應用中心主任Martin Landherr說,未來各生產環節將布滿攝像頭之類的“眼睛”,隨時隨地監看物料運輸和生產流程,向集成系統實時傳遞信息,并根據信息指令即時調整生產。

     在距離應用中心數百公里的慕尼黑寶馬總部工廠車間中,機器轟鳴聲中各種機器人在忙碌地工作。噴涂車間內,一臺臺“披”著銀灰色“衣服”的機器人靈巧地揮舞著手臂,打開車門再轉動手腕,為車殼內外噴漆。它們比人工操作更加溫柔、到位。機器人之間流暢的配合,確保每一道生產工序都能在58秒內完成。

     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西門子公司展出了一個將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靈活融合,具有更高可用性的“生態系統”。參觀者只要坐上體驗臺,就能在虛擬環境下駕駛飛機。即使是操控體量巨大的挖掘機,也可以在電腦平臺上建立一個三維模型,設定挖掘機的工作路徑和活動軌跡,然后挖掘機就會自動按照模型中設定的方式進行操作。此時,虛擬與現實的界限已經消失,真實的挖掘機和數字化的挖掘機連為一體,也無需再有工人參與操作。

     3 人機協作:佛山中小企業的現實路徑

     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開幕式上,德國機器人巨頭庫卡展出了最新產品KMR iiwa機械手。而就在此后不久的5月18日,美的發布公告稱,該集團旗下子公司MECCA International(BVI) Limited有意通過自愿要約,以每股115歐元價格,合共不超過40億歐元、折合人民幣292億元收購庫卡集團超過30%的股權。

     不過,這種模式并不適用于大多數企業。實際上,無論是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所展示的前沿技術,抑或是寶馬、西門子所展示的自動化、虛擬生產場景,對佛山的中小企業來說,要真正應用到生產之中還非常困難。

     聯合調研組在MAN公司看到了工業4.0實踐中的另外一種方式:人機協作。因為卡車型號眾多,這家世界著名的重型卡車生產企業并沒有推行全面自動化,而是采用熟練工人和機器人配合的方式來提升生產效率。“我們是小批量生產,全面自動化投入產出比不劃算,但通過人與機器協作實現互補,既保證生產效率,又可降低成本。”MAN公司員工Matthias Lessel說。
           “中國作為制造大國有很大的優勢,我們在不斷努力地追趕。”陳友表示,優質的產業技術人才是支撐德國工業4.0的關鍵要素,中國也應該學習德國的職業教育體系,提升智能制造上的整體競爭力。
     

     
     
     
    [ 行業資訊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展會更多+
    視頻更多+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網站地圖 | 排名推廣 | 廣告服務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